欢迎光临铜陵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
当前位置:首页 > 剧院动态 > 剧院要闻

从“改变”到“飞跃”——擦亮剧团名片,挖掘古老声腔

发布时间:2023-10-08 热度:225

编者按:2023年6月4日-6日,中国戏曲学会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主办,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、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承办的“优秀戏曲院团管理经验专题研讨会”,在中国婺剧院小剧场召开。来自全国13个省、市、区不同类别的优秀戏曲院团的院团长和负责人代表,以及相关省市艺术研究院所负责人、艺术家等近30人参加了此次专题研讨会,中国戏曲学会顾问、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、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董伟,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宜,金华市政协副主席胡锦全,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叶顺清等出席会议。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、常务副会长赓续华分别主持5日上下午的专题经验分享和理论研讨。中国戏曲学会公众号将陆续推送与会专家发言文稿,以飨读者。本期推出安徽省铜陵市艺术剧院院长王丽娟的发言。

微信图片_20231008101910.jpg

王丽娟

安徽省铜陵市艺术剧院前身是铜陵市黄梅戏剧团和铜陵市京剧团,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合并组建铜陵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,是铜陵市唯一的国有文艺院团。为了拓宽演出市场,剧院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,戏曲专业有黄梅戏和枞阳腔(吹腔)两大类,成立了童精灵儿童艺术剧团,并承担了铜陵市的大型文艺晚会、戏曲精品创作和日常的文化惠民演出等。

2013年前,剧院有将近15年的戏曲舞台艺术空白,多年来没有大型戏曲剧目创作,演员慢慢对自身的专业技能没有了追求。2013年我接受任命后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“改变”:改变院团员工的精神面貌,改变社会各界对院团留下的不良印象,树立目标,我们携手去追求梦想。

首先,恢复了戏曲基本功的训练,不只是戏曲演员、话剧演员、包括因没有演出而闲置的乐队也都参与进来。我们退休的老同志看到大家一起出早功的场景热泪盈眶,感叹“有练功房的热闹,舞台上才能够专业,观众才能满足,这才像一个戏曲院团”。

其次,启动专业技能大比武,连续11年的大比武,所有的员工专业技能提高了,团队的合作能力提升了,院团有了凝聚力。我们的员工都将院团称作是一个温暖的“大家庭”,大家都是兄弟姐妹,不仅在工作上相互提高,在生活中更是互助友爱。

有了前两项改变,我们开始紧抓一切可以展现的演出机会。半年内创复排了将近20台小戏,并以文化大拜年的方式,向市领导和社会各界展示戏曲的魅力,获得了很好的反响。

2014年起,我们开始走出铜陵,参加安徽省的小戏调演,创排的黄梅小戏《昭君泪》,邀请了国内一流的编剧、导演、舞美、服装等专家团队来进行创作,小戏“大制作”,在舞台上有了惊艳的亮相,获得了安徽省小戏调研一等奖的榜首,让铜陵市艺术剧院在安徽省的戏曲舞台上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,也因此获得了市领导的重视,感受到戏曲原来也可以成为铜陵对外的名片。

微信图片_20231008101928.jpg

黄梅戏《御史夫人》剧照(王丽娟饰演御史夫人)

那些年,我们经济压力很大,紧抓经济,拓宽演出市场,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,终于有了一些创作资金的积累,和社会各界的肯定,慢慢地平台也越来越高。2017年到2021年期间,我们创作了三部大型舞台剧目,参加了中国黄梅戏艺术节,以及一系列的艺术展演活动,获得了包括安徽省“五个一工程”奖在内的诸多荣誉,铜陵市艺术剧院终于有了崭新的面貌。

2020年是剧院重要的转折点,在中国戏曲学会、安徽省艺术研究院、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和指导下,我们开启了挖掘枞阳腔(吹腔)的重要工作。枞阳腔(吹腔)是清初兴起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的一支古老戏曲声腔,也是徽班徽戏的主腔之一,又叫石牌调。当年随着徽班走遍天下,现在仍然存在于20多个省市,50多个剧种之中,300年以来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没有改变。它在不同剧种中有不同的名字,如在婺剧中叫“芦花”,在闽剧中叫“滴水”,在桂剧中叫“安春”,在台州乱弹中叫“和元”,但是基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枞阳腔。

微信图片_20231008101934.jpg

吹腔经典剧目《王昭君》排练工作照

2021年是剧院的收获大年。3月我们成功举办了全国枞阳腔(吹腔)声腔艺术展演和全国的枞阳腔(吹腔)声腔学术研讨会。出版了论文集,在中国戏曲学会领导们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戏曲学会枞阳腔(吹腔)研究分会;同年10月,成立了铜陵市枞阳腔(吹腔)传承保护中心,成功申报了安徽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,以及国家艺术基金枞阳腔(吹腔)表演人才培养项目。在众多领导和专家们的指导和关怀下,慢慢地不仅在安徽,在全国也有了一定的影响。同年,在建党百年之际,我们创排了一部献礼剧目,以渡江战役为题材,以刘四姐为主人公的红色题材原创黄梅戏《开花的稻秸垛》,获得了各界好评。

微信图片_20231008101937.jpg

现代黄梅戏《开花的稻秸垛》排练工作照

这些年,在剧院我说的最多的就是“拼”,像我们这样沉寂多年的院团只靠努力是不够的,“拼”我们才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。虽然剧院到目前还是一个“三无”剧院,没有剧场,没有练功房,没有仓库,缺人才,缺创作资金,但我们有拼搏的精气神、有凝聚力。我一直认为有困难不怕,只要认真做事,就会出成绩,有了成绩才有话语权,我们要做好党的文艺喉舌,承担好市里的文化形象,这些年,我们努力做到了。

2022年,我们再次成功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吹腔经典剧目《贩马记》表演人才培养项目。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,对于一个地市级的院团来说,是来之不易的,对于我们铜陵市来说更是零的突破,在全国提高了铜陵的美誉度,同事们更有干劲了,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也因此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和重要性,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,努力打造属于铜陵的艺术名片。

微信图片_20231008101941.jpg

微信图片_20231008101945.jpg

微信图片_20231008101949.jpg

吹腔经典剧目《贩马记》排练工作照

今年我们重要的计划,首先是创排首部枞阳腔(吹腔)原创大戏,以多声腔融合的创新形式创作,打造“新徽班”的品牌。另外,在中国戏曲学会的指导下,我们将再次举办全国枞阳腔(吹腔)学术研讨会,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前来铜陵了解、研究吹腔的历史和现状。


(作者为安徽省铜陵市艺术剧院院长)

安徽省铜陵市艺术剧院供图